日本与欧洲的新抉择
Humoon / 2019-12-02
- 在国际格局上,日本精英面临两大难题。
- 第一是对跳反时机的拿捏。跳得早了,中国保护不了它,它会被美国残酷地对待(杀鸡给猴看),为中国火中取栗的事儿它不想干。但跳得晚了,它又会卖不出价,正如49年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多半享受不到45、46年起义的待遇;而如果跳反不能给日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,又何必甘冒奇险去做呢?
- 第二是跳反要克服的内外阻力。从内部讲,宣传部门实际上掌握在亲美集团手里,老百姓大多对中国没有好感;从外部讲,美国驻军密切地监视着日本人的动向,日本在行动上有多大的自主性还很值得怀疑。
- 总结一下就是,(1)在何种条件下反叛美国的理论规划问题,和(2)如何迈出这一步的实际执行问题。二者没有任何一个是容易的,日本需要智慧,也需要合适的时机。
- 马克龙直言“北约脑死亡”,把法美、欧美在战略上的矛盾公开化了。
- 长期以来,美欧同盟是一种美国向欧洲输送经济利益换取欧洲政治忠诚的关系,尽管美国会通过微观上的商业、法律操作拿回一些利益,也会蓄意阻挠欧洲一体化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对手,但在诸如单方面市场开放、提供军事保护等大的格局上还是有利于欧洲的。现在,随着美国在与中国的较量中告急,它的第一反应是逆转对盟友的利益输送,甚至凭借强力从盟友吸血——对此,美国甚至没什么心理负担,因为它觉得它曾经给予了盟友太多太多。欧洲这才惊醒,美国不再是之前的美国了,不会向欧洲让利了。
- 欧洲现在还能靠谁呢?中国与欧洲即使合作,最多是互利共赢的,而不会单方面向欧洲输送利益。一夜之间,欧洲发现,它不能再做小弟了,即使想做都做不成了。相反,它必须武装起来,做自己命运的主人,在中美俄三个大流氓之间合纵连横,自己为自己争取利益。从制度上到心理上,这个转变都是极其艰难的,尤其是把战略主导权拱手让出两三代人之后,尤其是欧洲连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都没有的情况下,欧洲人都快忘了如何进行大战略思考了。马克龙的志向或许超越了法国的能力,但他至少第一个公开、坦诚地指出了问题。那么无论成败,无论法国最终是否会为德国做嫁衣1 ,他都已经是欧洲心理断乳的一个先驱者了。
马克龙这次的“北约已死”论还有个小算盘,就是把俄罗斯拉进欧洲,恢复法俄同盟,以抵消德国的影响力。这就是为什么,德国之前也有过欧洲要独立的类似表态,这次却猛烈抨击马克龙的言论。另一个猛烈抨击者是波兰——这个恐俄症晚期患者,唯恐自己会成为欧盟交给俄罗斯的投名状。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