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未来国际格局的思考
2019-06-21
对唯一的超级大国(“一超”)而言,最理想的国际格局是一超无强;其次是一超多强;最最不愿看到的则是一超一准超多强——就像现在这样。
超级大国统御世界的精髓是分而治之,引导地区强国互相对立,而尽量不要亲自下场,避免过多地消耗自身的力量,才能历经岁月考验而长久地维持支配性地位。
19世纪末的英国,在欧陆有德法互相牵制,在亚洲有日俄势不两立,英国居中协调,便可立于不败之地。
德国权势的增长虽然引起了英国的敌意,但英国也不想为了反对德国让其他强国渔翁得利。此中要害在于,英国想独占最丰厚的利益、拥有压倒性的权势,所以它既不想把太多殖民地让给法国,也不想把伊朗让给俄国——它想在尽可能多的地方占优。这种野心让英国四面树敌、顾此失彼。直到布尔战争期间英国的空前孤立,它才终于明白,它的力量不足以封堵四面而起的挑战者。现在,终于到了这样一个时刻:英国必须要做出选择了。
恐惧使英国壮士断腕,放弃了对未来的过多考量,决定优先对付德意志这个最紧迫的挑战(威胁欧陆均势),为此英国同法俄达成谅解。日本则在英俄谅解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攻作用。
现在的美国就像布尔战争之前的英国,同样是出于狂妄、四面出击,向自己的硬实力要短期利益。它曾经出于意识形态考量自愿捆住了自己的手脚,如今便以为抛弃束缚便可再一次大杀四方。但美国记忆中的世界早已随风而逝了,美国终究会发现,即使拿出全部的硬实力,它也无法实现全盘通吃的目标。
这说明美国的高层仍然太自信,对自己的相对实力估计过高。等到狠狠地吃一次亏,到了下一轮,它会看清这个崭新的世界,从而变得更低调、更务实、更大方地给盟友开价。对中国而言,那才是最可怕的美国,因为那将是一个抛弃寡人心态、敢于舍弃的美国。所以说,贸易战其实算不了什么,最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。
当今世界,有几大力量中心?无非美、中、欧、俄、日、印。为了压制中国,美国有资本拉上谁呢?
美国要拉俄罗斯,至少要送出乌克兰、白俄罗斯,并在中东有所让步,在东欧允许俄罗斯恢复部分传统势力范围;要拉欧盟,则要让德国放手统一欧洲,德国为了降低法国的相对影响力,势必加紧东扩:这就形成了结构性矛盾。事实上,只有在美国蛮横霸道时,欧俄才可能形成合作关系;否则,破碎的东欧不足以成为缓冲带,欧俄之间一山难容二虎。
美国要让日本全力反华,必须要承诺恢复日本独立国家的地位。而日本会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诱惑为美国火中取栗吗?难说。这不光要看日本人的政治智慧,也部分取决于中国人的。
至于印度,在相当一段时间内,它还需要更深入的内部整合,才能凝聚国力于国际竞争中。这个进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最坏的情况,是美、欧、日阵营对抗中俄阵营,这是中国要竭力避免的。为此,中国不能四面扩张,不能太过深入欧洲的后院——中东欧和近东,更不能将自己与俄罗斯捆绑起来,就像德国不应将自己同奥匈捆绑起来一样。中国必须表态,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,这样,相隔万里的欧洲就没有动力与中国为敌。对于日本,则要尽量安抚,保证江山易主后日本的利益只增不减,使日本下不了与中国为敌的决心。在最终的对决时,不求日本倒戈,只要日本不尽全力助美国,就是中国的胜利。对于印度,则可以在决定性的时刻做出一定让步,来换取美国的孤立。
只要中国不想取美国而代之,不要想着通吃,而愿意让出部分利益,就可以同美国一对一地较量。这样,美国崩塌后,受益者也就不仅限于中国,而是人人有份。全球力量分布将进一步分散,从一超治下的和平向群雄并起的乱世过渡。一个统一的欧洲?一个称霸南亚和印度洋的印度?一个独立的日本?未来的世界会更好吗?很难下定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