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笔记之七:入主徐州后吕布眼中的地缘格局——中原“大三角”与淮泗“小三角”中原的地缘格局吕布的战略选择

三国笔记之七:入主徐州后吕布眼中的地缘格局——中原“大三角”与淮泗“小三角”

中原的地缘格局

196年夺得徐州后,在吕布的眼中,中原地缘格局呈现出两重“三角”关系:

3

(1)在黄河以南、长江以北,以豫州为中心腹地,以边缘的兖州、淮南(扬州江北部分)、徐州为顶点,呈现一种“大三角”格局:曹操、袁术、吕布。

(2)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泗地区(淮河中下游),呈现一种“小三角”格局:袁术、吕布、刘备。

吕布的战略选择

  1. 196年吕布配合袁术夹击刘备,成功夺下徐州。但事实上吕布主要掌控的仅有彭城、下邳两郡,广陵郡作为报酬割给了袁术,而琅琊郡、东海郡及青州南部大都在臧霸昌豨等泰山贼手中。
  2. 此时孙策尚未从袁术麾下独立,袁术名义上拥有淮南、豫东南、江东,账面实力远超吕布。而曹操刚刚奉迎天子,正在全力经营以颍川郡(许都所在)为核心的豫州西部,对淮泗地区尚无威胁。故吕布主要着眼于淮泗地区的“小三角”关系,将投降的刘备安置在小沛(小沛属沛国,沛国属豫州。但沛国大部在袁术手中,刘备只掌握小沛城的周边地区),联刘备抗袁术。袁术则想先易后难,先攻打“小三角”中最弱的刘备,于是便有了辕门射戟(吕布救刘备)的经典一幕。袁术军的将领(纪灵)不想硬刚吕刘联盟,遂撤军。

1

  1. 辕门射戟后,袁术在“大三角”中的攻略方向未定:是继续北上硬啃徐州吕布?还是西进攻击豫西曹操?看起来袁术决定进攻曹操,于是他与吕布约为婚姻,正式结盟。但这个联盟对吕布其实没有多少战略上的利益,因为吕布北面是他努力拉拢的泰山贼,东面是大海,而西、南两个扩张方向偏偏被这个联盟堵死了,因此这个联盟必然是脆弱的。果然,197年袁术称帝后成为众矢之的,吕布便撕毁了与袁术的盟约。袁术顺势决定改变攻略方向,主攻徐州。
  2. 197年孙策独立,袁术又连续遭遇两次大败(分别败于东部的吕布和西部的曹操),实力大幅缩水。此时吕布成为“小三角”中的最强者,遂抓住机会扩张:向南从袁术手中收回了广陵郡;向西攻打刘备和小沛周边地区,刘备只得归附曹操。

2

  1. 与此同时,曹操打败袁术后,夺得豫州大部,开始与徐州接壤。虽然此后一段时间里曹操的主要精力还是专注于巩固许都周边地区(二征、三征南阳的张绣),但吕布已经不得不直面“大三角”格局了。于是198年,吕布再次改变立场,联袁术而抗曹操,攻打曹操庇护下的刘备,引来曹操大军征伐,遂灭亡。

回顾吕布入主徐州以来的战略,一直试图在三角格局中联弱抗强,并没有犯太多错误。最要命的一个失误,其实是197年袁术称帝后,吕布被曹操诱惑,过于鲁莽地撕毁了与袁术的同盟关系,率先引来袁术的兵锋,而便宜了曹操(当时天下忠于汉室或曹操的人都非常担心“徐、扬合纵”,即吕布与袁术结盟)。若令袁术首先与曹操交战,吕布再去偷袭袁术的后方,拿下淮南和豫东地区的二三郡,再西联刘表、北结袁绍以对抗曹操-孙策同盟,吕布的战略局势必将大大改观。